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6月30日-7月14日,中芭英姿飒爽的“娘子军”先后登上了上海、苏州、无锡、海口、西安5个城市的舞台,12场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演出受到了数以万计的当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每当耳熟能详的旋律响起,观众席间千人合唱的动人画面一次又一次将演出推向高潮,同时也证明了《红色娘子军》这部中芭的看家戏在观众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央芭蕾舞团建团60周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55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芭此次巡演不仅是为党和祖国的深情献礼,更是希望通过舞剧中传递出的为了追求理想信念而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娘子军”精神在新时代激励更多人,共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五代“琼花”共话“娘子军”家史
在此次中芭巡演期间,从第二代到第六代的五代“琼花”代表——著名舞蹈艺术家薛菁华,中芭团长、艺术总监冯英,中芭艺蕾陕西教育基地艺术总监李宁,中芭副团长、首席主演朱妍,优秀演员侯爽等细数“娘子军”家史,带领观众揭秘经典传承背后的故事。
薛菁华是电影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琼花”的饰演者。在试镜时,她曾因“长相太秀气”遭质疑,化妆师只能给她贴上两道粗眉毛,还在嘴里塞两片苹果,让她显得更丰满、英武。但她却用充满力度和激情的表演,把逃出南霸天水牢的野丫头转变成革命战士的经历描摹得动人心魄,折服了无数观众。薛菁华笑着说:“刚摸着枪的时候啥都不懂,舞起来简直像是拿根烧火棍。”于是,主要演员纷纷下基层,去农村种地干活,进军营严格训练。“刚到部队时,闹了很多笑话。半夜行军哨响,一屋子女演员手忙脚乱,东西能撒一地。”但姑娘们天天跟着部队摸爬滚打,从匍匐前进到站跪卧姿打靶,‘军人’的角色渐渐长在了她们身上。娘子军连终于‘成军’了!”
第三代“琼花”的代表冯英团长虽然在1992年中芭复排《红色娘子军》时出演“琼花”,但70年代在舞校上学时就已经接受剧团演绎的熏陶和实习剧目中有所接触了。“在我们做学生的时候,每年一个月的学农学工学军是必须的,所以军营与战士一样的生活训练摸爬滚打,捶打出了要塑造‘娘子军’的飒爽英姿。” 冯团长介绍道:“现在演‘琼花’,不应该过多地强调她的说教作用,要少些标签式的东西,更强调真情实感,表现一个女性如何从一个野丫头自觉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和内心活动,将人物倔强、抗争、犯错后的反思及在战场上的英勇坚强通过舞蹈语汇一一呈现在舞台上。”冯英团长回忆,在林肯艺术中心、巴黎歌剧院、墨尔本文化中心演出《红色娘子军》的时候,获得西方观众的热烈反响,反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精神追求及我们价值观的认可和赞誉。
第四代“琼花”的代表李宁是个地道的西安人。她回忆道:“我在西安刚开始学舞蹈时,西安歌舞团就排《娘子军》的第二场,我那时觉得好漂亮。后来考进北京舞蹈学院,毕业时老师给我选的是《娘子军》第一场‘常青指路’。我演过的《红色娘子军》应该有过百场了,对我来讲,舞台生涯最重的一笔就是‘琼花’,‘琼花’的性格倔强给了我生活的启迪。那些被称为时代印记的,留下来就是经典。”李宁说《红色娘子军》上演了这么多年,她想塑造的不是一个符号“琼花”,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在表演中会仔细揣摩人物在不同状态下最真实的反应。
2006年成为第五代“琼花”代表的朱妍副团长在部队赶上了实弹射击的“末班车”。步枪射击时的后坐力把姑娘们的肩膀撞出淤伤,也让她们摸到了“娘子军精神”的正气与坚毅。她最初接触“琼花”时曾经困扰过。《红色娘子军》不仅需要古典芭蕾功底,还引入了民族民间舞、戏曲甚至武术动作,朱妍对后者几乎是“零基础”。让朱妍版“琼花”最终傲立舞台的动力,是一次特殊的经历:50周年庆典时,五代“琼花”同台,她坐在侧台口,看着老艺术家们的一举一动,体会他们沉浸在戏里的专注,瞬间把她拉近了那个年代。之后,朱妍登台跳“琼花”再也没有了涩感,反倒感觉越来越“过瘾”。
第六代“琼花”的代表——优秀演员侯爽饰演这个角色已经5年。在军训中站军姿、练枪姿、打军体拳,是她接触“娘子军精神”的第一步。而她更忘不了在万泉河畔、椰子树下的露天演出:天雨路滑,演员们在台上不断“老太太钻被窝”式地跌跤,大家咬咬牙爬起来继续起舞。“娘子军”的骨气和硬气就在湿滑的南国冬雨中,钻进了年轻人心里。
“前展后演”,丰富观众体验
除了经典之作的舞台再现,中芭还将“芭蕾在中国——六十年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展搬到了此次巡演的每一个城市剧院,通过详实的图文与丰富的实物,向各界人士详细介绍了中央芭蕾舞团的创建与发展、文化使者的交流和出访、今天的中央芭蕾舞团和芭蕾艺术的普及教育与责任担当,全面展示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芭蕾艺术从萌芽到发展,从成熟到繁荣的光辉历程。
不少观众表示观看展览之后收获颇丰。市民王女士说:“看到即将60周岁的中央芭蕾舞团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多部属于中国的芭蕾舞剧,如今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作为国人也倍感荣耀。中国艺术成就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我们建立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石。”
送“战友” 踏征程
7月14日,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陕西大剧院的最后一场演出圆满落下帷幕时,剧团优秀演员李楠和郭风白在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生涯也即将告一段落。冯英团长动情地说:“从你们进团时的懵懂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熟,我都历历在目。今天的你们可能刚刚参透了‘演员’二字的真谛,就要离开这个我们朝夕相处的大家庭,我是真的舍不得!愿你们在中芭的艺术生活,会成为一生中忘却不了的记忆!祝福你们!”面对曾经在舞台上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生活中相扶相持的伙伴即将分别,中芭的兄弟姐妹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舍之情,泪水夺眶而出。
剧团特意为两位优秀的演员用心制作了纪念画册,记录了他们在中芭的舞台上每一个精彩瞬间,更凝结着来自中芭亲人们的美好祝愿。李楠激动地说:“感谢冯团选择了我来到中芭工作,让我在这么高水准的平台上学习成长,感谢缘分让我相识了这么多位优秀的团员们,希望他们继续努力珍惜站在台上那瞬间的美好,十年的舞台生涯也让我成长了很多,我也会记住这美好又值得回忆的十年。”郭风白哽咽地说:时光匆匆,转眼间进入到中芭的大家庭已是八个春秋。第一次上舞台演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是这个大家庭一路见证着我的成长。其实我一直接受不了我要离开大家的事实,总感觉这是一场梦,真希望第二天一睁眼梦醒了所有的一切还和往常一样,和大家一起练功排练演出。虽然我要离开了但我觉得只要大家的心在一起,在哪里都无所谓。最后预祝芭蕾舞团的各位家人和领导们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健康康!”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每个人注定要在不同的站点向过往挥手道别,踏上前路。让我们祝福两位演员,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秉承中芭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开启更加美好的人生篇章!
55年来,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展现出了中国芭蕾独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情,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瑰丽的奇葩,如今已成为中央芭蕾舞团一面代代相传的旗帜!它像一曲冲锋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追求理想信念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今后,中芭的艺术家们也将不断将“娘子军”精神继续传承与发扬,为《红色娘子军》百年辉煌前进、前进、向前进!
撰 稿 | 周训正
摄 影 | 时 任
编 辑 | 宋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