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今年立夏,我们迎来了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和教育家戴爱莲先生103周年诞辰。与往年一样,中央芭蕾舞团在“清涟斋”——戴爱莲故居纪念馆隆重举办了面向舞蹈界和艺术界的纪念活动,向这位中芭的前辈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正值中芭全体凝心聚力,为建国70周年和团庆60周年进行各项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之际,今年戴爱莲先生纪念活动的主题为“传承先辈精神 舞出家国情怀”,旨在通过回顾和探讨戴先生一生在舞蹈艺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她为祖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事迹,鼓舞大家继承并发扬中芭老一辈艰苦创业的精神。
活动于5月6日下午2时开始,出席嘉宾包括中国舞蹈家协会荣誉主席、中芭老艺术家白淑湘,中央民族学院老艺术家徐美茹,中央民族歌舞团老艺术家欧阳莉莉,中国歌剧舞剧院老艺术家、原文化部群文司冯碧华,中芭老艺术家张苓苓,中芭老艺术家、北京舞蹈学院教师唐秀云和王家鸿,原中央民族乐团党委副书记魏国安,国家濒管办调研员陈剑萍,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舞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金浩,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办公室主任欧少琳,《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和中国舞蹈网等媒体,以及中芭年轻演员代表、中芭交响乐团代表、中芭团直党支部党员代表等。
中芭冯英团长发表了真挚生动的讲话,对“清涟斋”故居纪念馆的开设初衷和社会影响简要介绍,回忆了戴先生为培养中国几代芭蕾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中芭走向世界竭尽全力的感人事迹:“戴爱莲先生是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她是出生在海外的华人舞蹈家,她全部的生命和激情都投注在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上,创作出一批极具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艺术作品;开辟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中国芭蕾艺术与国际舞蹈界的广泛交流;培育了无数中国舞蹈事业的继任者。戴先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奉献,对信念的坚守和执着,永远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冯英团长的发言令在座的所有人心潮澎湃,随后中芭的年轻演员与冯英团长一起满怀崇敬的向戴爱莲先生的遗像敬献了鲜花。
中芭党委副书记郑起朝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代表剧团欢迎各位嘉宾与中芭人共同怀念这位为中国舞蹈艺术奋斗和奉献一生的前辈,重温她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原中央民族乐团党委副书记魏国安由衷的感慨道:“就像戴先生一样,那个年代的华侨有很多在国难当头时,毅然舍弃在海外的家业和亲人以及安逸的生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他们倾其所有支持国家争取独立富强。我们应当记住他们为国家为党做出的贡献,学习他们的精神,报效祖国。”
为了让嘉宾们更加深入了解和真切感受戴爱莲先生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现场播放了《我们心中永远的戴先生》纪录片,并由中芭资料信息部主任孙元娜通过讲述精心策划的主题报告,全面回顾了戴爱莲先生在求学、表演、创作和教育等方面的不懈追求与爱国情怀,其中栩栩如生的珍贵资料更是唤起了在座老艺术家的美好回忆。
在嘉宾座谈环节,中国舞蹈家协会荣誉主席、中国芭蕾舞台上第一只“白天鹅”白淑湘老师也动情地讲述了戴爱莲先生传授和推广拉班舞谱的远见卓识,她鼓励刚刚进团工作的年轻演员能够以戴爱莲先生为榜样,勤奋钻研探索,掌握科学系统的表演理论和方法,推动中国芭蕾不断前进。
几位中芭老艺术家们跟随戴爱莲先生工作多年,他们也激动的回忆戴爱莲先生曾在战火蔓延的艰苦条件下,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满目疮痍的祖国各地采风的经历,芭蕾专业出身的戴爱莲先生在担任中芭团长期间,凭借自己深厚的学养和艺术造诣,在创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剧团奠定的坚实基础,以及她执着倡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挖掘与再创作,开创拉班舞谱的中国研究与应用等。他们谆谆告诫今天中芭的年轻演员珍惜优越的工作条件和青春年华,将老一辈开创的事业继承下来并赋予其新的生机。北京舞蹈学院等单位的代表都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表示要将戴先生的思想和理念实际践行到教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中去。
最后,全体嘉宾参观了故居的各个展区,戴爱莲先生那简朴的生活作风与她对祖国和舞蹈艺术矢志不渝的热爱,对晚生后辈无私的培养与呵护,令所有人深受感染,大家仔细的观看每一件展品,相互交流心得和体会。
戴爱莲先生用她的一生践行了文艺创作的真谛,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她以身作则,诠释了中芭精神。虽然已经离去十余载,但戴先生的音容笑貌和高洁的风范仍然深深的印刻在新老中芭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中。今天的中芭能够跻身世界知名芭蕾舞团之列,并且在汲取西方芭蕾优秀成果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中国芭蕾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不断推出反映时代风貌的经典之作,这一切与包括戴先生在内的前辈付出的大量心血和坚忍不拔的奋斗分不开。戴先生的言行体现出她对国家及其文化艺术的眷恋和挚爱,那深远博大的情怀是她事业和人生的最强劲的动力,也是中芭人和所有从事文化艺术有志之士永远崇尚和追随的榜样。
撰 稿 | 竹一琳
摄 影 | 张一一
编 辑 | 宋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