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2023年是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逝世130周年,为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特别是深受中国乐迷喜爱的音乐巨匠,2月25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将在首席客席指挥、著名指挥家谭利华的执棒下,携手小提琴演奏家黄滨登台国家大剧院,致敬“永恒的柴科夫斯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芭交”时隔三个月后重返音乐会舞台,演奏家们将用最真挚的情感诠释老柴笔下不朽的旋律。
作为音乐史上最杰出的芭蕾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剧”久演不衰,他的音乐也由此与中央芭蕾舞团紧密相连。本场音乐会首先奏响的就是柴科夫斯基1892年完成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音乐选段。
《胡桃夹子》讲述了少女玛丽在平安夜收到了胡桃夹子作为圣诞礼物,夜晚梦到胡桃夹子化身为王子,率领玩具击败了老鼠军团、将玛丽带到糖果王国游历的奇幻故事。柴科夫斯基取之不竭的动人旋律和色彩斑斓的音乐效果在最大程度上成就了这部作品,《胡桃夹子》至今仍是在圣诞、新年档期最受欢迎的“贺岁舞剧”,而中央芭蕾舞团也依据老柴经典的音乐成功创排了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舞剧《过年》。音乐会将依次呈现舞剧第一幕第一场描写孩童们欢快登场、迎接圣诞节的“进行曲”;第二幕少女玛丽游览糖果王国时在盛大舞会上奏响的“芦笛舞”“咖啡—阿拉伯舞”和“特雷帕克—俄罗斯舞”,从嘹亮号角到清丽木管,从轻盈灵动到澎湃热情,观众们将在这四首个性迥异的音乐小品中感受芭蕾音乐独有的魅力。
1878年,柴科夫斯基完成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浩瀚的小提琴文献增添了极富魅力的重要篇章,这部作品也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两位作曲家人生中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并肩,不无巧合地组成了三部卓越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这部协奏曲时的柴科夫斯基已经完全步入个人音乐生涯的鼎盛阶段,同一时期的《f小调第四交响曲》与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都成为了久演不衰的经典。尽管这部作品的被题献者、小提琴大师奥尔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它,同时它在维也纳的首演也遭到了权威音乐评论家汉斯利克的抨击,但很快就被小提琴家和观众们热情接受,成为古典音乐舞台上演出频率最高的协奏作品之一。
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首乐章篇幅较长,在音乐主题上尤其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特点,气息悠长、旋律动人,除了小提琴技巧绚丽的独奏乐段外,管弦乐团大气磅礴的主题呈现也是乐迷们格外青睐这部作品的重要理由。第二乐章为“小抒情曲”,充分展示出小提琴甜美的歌唱性,略带伤感的主题随着音乐的发展逐渐拥有浓烈的情感。而末乐章的快板乐段则是独奏家们尽情挥洒才情、展现技巧的时刻,海菲茨、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等小提琴名家们都曾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诠释。
本场音乐会,曾多次与“芭交”成功合作的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小提琴演奏家黄滨将担纲这部作品的独奏,为观众朋友们奉献经典杰作的动人演绎。
音乐会的下半场,指挥家谭利华将执棒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演绎柴科夫斯基最伟大的交响曲巨作、同时也是音乐家的“天鹅之歌”——《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1893年10月,柴科夫斯基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了《第六交响曲》的首演,而仅仅九天之后,53岁的作曲家就离开了人世。抛开后世对于老柴去世原因的种种猜测,在《第六交响曲》中我们能明白无误地感受到他在直面“生命终结”这一严肃而沉重的课题。柴科夫斯基的创作技法在此刻已经高度纯熟,每一个音符都以倾诉的口吻传递着感伤的愁绪。
《第六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首乐章在一片昏暗低沉中开始,悲凉惨淡的氛围被确立为整部作品的基调,引子过后的第一主题逐渐拥有了活力,第二主题则是最为典型的“老柴式抒情”,缥缈哀婉、悠长如歌,在经过了激烈的挣扎与发展后归于寂静;第二乐章则是舒展清新、充满田园意趣的圆舞曲,让人们联想到作曲家在芭蕾舞剧中留下的众多美妙时刻,中段隐隐的叹息依然提示着听众作品的感伤基调;第三乐章围绕着单一音乐主题的不断重复展现出交响音乐丰富的表现力,从前半段灵动穿梭的谐谑曲到后半程豪迈狂野的进行曲,释放出管弦乐团全部的能量,也为第四乐章的情绪对比做了最具戏剧性的铺垫;末乐章堪称音乐史上的“奇笔”,传统交响曲以光明激昂的快板收束全曲的惯例被打破,弦乐声部以撕扯般的慢板主题表达极致的痛苦,同时也伴随着温情留恋与徘徊不舍,震撼心灵的音响最终在幅度巨大的渐弱中消逝,留下无尽的空白。
三种体裁、三部杰作,“芭交”以最真诚的方式向大师致敬。2月25日,让我们相约国家大剧院,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收获美好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