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4月19日,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将在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张艺的执棒下,联袂小提琴演奏家高参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在“进乐新篇——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音乐会中奉献“历史的回响”主题音乐会,为观众呈现三部中外管弦乐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指挥家张艺将与“芭交”在本场音乐会中带来苏联音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青年近卫军》组曲的中国首演,以此纪念作曲家逝世50周年。
“中国交响乐之春”是国家大剧院自2008年起打造的演出品牌,每两年一届,立足于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繁荣发展,在集中展现中国交响乐团蓬勃力量的同时,也为中国交响乐作品搭建了一方展示的平台。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如今已迎来第九届,指挥家张艺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更是全程参与了历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演出,所奉献的世界经典作品和中国交响佳作都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赞誉。
本场音乐会将在当代著名作曲家、“七一勋章”获得者吕其明先生的交响诗《铁道游击队》中开启。1956年,26岁的吕其明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创作了精彩的配乐,其中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1964年,作曲家在电影配乐的基础上创作了交响诗《铁道游击队》,火车疾驰的意向、亲切抒情的旋律、激越战斗的场景在富于戏剧性的表达下浑然一体,展现了年轻的作曲家对于交响语汇的纯熟驾驭。笔耕不辍的吕其明先生在年逾九旬之际重新修订了这部作品的乐谱,对“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的进行曲式音乐在整部作品中的占比做了进一步强调,使作品的性格更为鲜明,这一修订版正是由指挥家张艺于2022年在上海执棒首演,此番再度奏响值得期待。
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高参将与芭交联袂演绎当代著名作曲家徐振民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音诗》。这部作品创作于1995年、首演于2009年,值得一提的是担纲作品首演独奏的正是小提琴家高参,他对这部作品的演绎堪为权威。创作《音诗》时,作曲家徐振民已是花甲之年,这位已奉献出《雪里梅园》《枫桥夜泊》《金陵怀古》等兼具人文底蕴和交响表达佳作的音乐家没有停止自己的艺术探索,在二十世纪不断推新沿革的音乐语汇中寻找新的可能。小提琴协奏曲《音诗》所呈现的正是这样的气质,它以更为自由和现代的调性语言展开叙事,同时又力求能够让观众在听觉感受和情感体验上获得共鸣,小提琴的遒劲挣扎、呜咽独白、细腻抒情与交响乐团的氛围营造完美融合,在“音诗”这一并不明确的标题之下展现人生心路历程的深刻命题,表现心灵突破重重困境后收获的宁静与升华,相信听众会在本场音乐会中认识到这部当代音乐佳作的价值与魅力。
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亦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指挥家张艺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在音乐会上半场以《铁道游击队》致敬中国电影,在下半场则以同样选自电影配乐的《青年近卫军》组曲(中国首演)向肖斯塔科维奇这位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交响音乐大师致敬。
1947年至1948年,42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为苏联影片《青年近卫军》而作的电影配乐,这部电影根据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改编、由著名导演谢尔盖·格拉西莫夫执导,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民在德军占领区自发组织“青年近卫军”抵抗侵略者、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在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生涯中,电影音乐创作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在青年时代最初的音乐活动就是在电影院里为无声影片即兴弹奏配乐,为影片《新巴比伦》写作的配乐更成为苏联第一部使用管弦乐演奏的电影原声音乐。在创作《青年近卫军》的配乐阶段,肖斯塔科维奇已经完成了九部交响曲作品,作曲技法与艺术风格已至臻成熟,电影中的青春朝气、紧张斗争、激烈交战、悲情牺牲和庄严赞颂,全部在他笔下的旋律中挥洒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围绕核心音乐主题展开变化、使音乐贴合不同情景和氛围的交响功力更是肖斯塔科维奇最为擅长的表达。
影片上映后不久,作曲家的好友列文·阿托米扬在获得肖氏同意后精选其中的7段音乐,汇集成了此番我们将在音乐会上听到的管弦乐组曲,乐段标题分别为“引子”“河畔”“谐谑曲”“动荡之夜”“青年近卫军队员之歌”“英雄之死”与“永垂不朽”,熟悉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听众将在这里感受到作曲家标志性的音乐语汇,同时感受一流音乐大师如何实现艺术性、技巧性与可听性的高度平衡,相信这部作品的中国首演将会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在中国舞台和全球传播进程中的又一标志性时刻。
春之约 ——2025 中芭春季演出季
精彩预告
4月11/12日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吉赛尔》
4月25-27日 北京天桥剧场《第十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
5月1-5日 北京天桥剧场《红楼梦》
5月15/16日 北京天桥剧场《追梦——中芭演员年度考核》
4月26日 北京天桥剧场《走近芭蕾》
4月19日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历史的回响音乐会》
5月11日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周末音乐会》
(演出计划如有变动请以最新消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