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欢迎访问中央芭蕾舞团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最新动态
Workshop编导谈(二)| 刘雪晨、王济禹、徐琰、奥肯·达恩:用芭蕾笔触写意出中国古典文学的风骨神韵
发布机构:中央芭蕾舞团   点击数:138   日期:2025-04-22   字体:【

4月25至27日,中央芭蕾舞团第十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即将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9部充满创意的作品将为观众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体验,本届Workshop的主题为“筑”,每一位编导筑就作品的基石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来探寻三部由中外编导们以中国古典文学为“砖瓦”构建起的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创作历程呢?一起来看看吧……


《短歌行》

编导:刘雪晨

音乐指导:范妮

文学指导:李少君(特邀)

舞美设计:何雨韵

灯光设计:刘钊、韩松

服装设计:岳松山

化妆造型设计:李紫奕、陈丹妮

表演者:刘乐金、陈志方、何颖、郑琦卉、吴颜延、尹祺贺涵、张子复、杨雯晶、王骏腾、洪烨、王淳玉

刘雪晨

2013年进入中芭,现任独舞演员

首次参加工作坊编创作品:2021年

参加工作坊编创总次数:5次

编创者心中的“筑”:编创舞蹈作品就像搭建房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和它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不可分割的,就像血肉与骨骼无法分离,也像我与演员的关系一样不可分割。

本届创作目标:在舞蹈结构与舞蹈语言上继续探索,让中国文化的神韵进入演员的身体与心灵,从而做到真正的“传达”。

作品关键词:诗性

灵感来源:这个作品源自我对曹操诗篇《短歌行》的喜爱,这是一首非常宽广的诗,又有着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画面感,兼具了气魄与美感,使我不得不“心痒痒”地想要把曹操“对酒当歌”时的神思,透过我这个2025年的女性芭蕾舞者的眼睛去传达给观众。

精彩看点:作品的主题是一首诗。“诗性”是真诚、血性又细腻的,我希望能在作品中也达到这样的统一。我们的《短歌行》里,并没有曹操的具体形象,而是通过双人舞来传达他在这首诗里的心声,伴随着三位“洛神”的指引,一起奔赴那个理想之地。希望服装和舞美等视觉元素能够在传统表达中给观众带来新意,音乐则兼具细腻情感与宏大气魄,有着登上山巅又飘落云中的举重若轻之感,期待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画面与感受。

过程与收获:作品由11位舞者完成,从今年初开始创排,过程非常辛苦,感谢这些年轻、有激情的演员们陪我一路走来。我们的创造过程是互相启发式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个作品是我们12个头脑、12具身体在练功房“生长”出来的一栋独一无二的“建筑”。当作品的大结构第一次搭建出来的时候,大家踏着主旋律向我走来,我被那种巨大的温暖包围了——“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想对观众说:希望我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去解放存在于我和演员们内心的那些真诚的情感与激情,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桃花源》

编导:徐琰、王济禹

音乐指导:范妮、孙小松

文学指导:杨祎(特邀)

舞美设计:何雨韵

灯光设计:刘钊

服装设计:李昆(特邀)

服装监制:岳松山

化妆造型设计:徐彬

表演者:马晓东、张熙、高滩、高振瑄等

徐琰2012年进入中芭,现任主要演员

首次参加工作坊编创作品:2022年

参加工作坊编创总次数:4次

王济禹

2013年进入中芭,现任独舞演员

首次参加工作坊编创作品:2022年

参加工作坊编创总次数:4次

编创者心中的“筑”: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积累都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本届创作目标:第一次尝试和接触中国传统文学题材

作品关键词:豁然开朗(这不仅是原文中桃花源景物呈现的自然风貌,更是我们想追求的心境上的通透与澄明)

灵感来源:《桃花源记》是高考必背篇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了解。“桃花源”也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精神缩影,代表了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的作品同样从这里出发……

精彩看点:我们选择了原文最后一段中提到的“刘子骥”为主角,以他的视角来谈我们对于“桃花源”的理解。原文中提到的刘子骥是一个情操高尚的文士,他对于桃花源的向往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这种设定本身就很理想、很浪漫、很有诗意。舞美的灵感来自于仇英的《桃花源图》,我们想借画作的意境体现中式的田园风光。服装特邀李昆老师为演员量身定做,简约不简单。希望这一切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桃花源的自然氛围。

过程与收获: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是我们一直想做但不敢去做的。先贤们留下的作品是不可逾越的顶峰,让人叹为观止。但慢慢研究、了解作品之后,我们发现经典著作流传千古,是因为其永恒的价值,这种价值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熠熠生辉。创作一个作品不论长短,都是非常艰难的,筹备、构思、创作、排练、协调等方方面面都不轻松。团领导的支持、20余位演员的配合与包容、不同部门同事的帮助,还有特邀服装设计李昆、文学指导杨祎老师,都令我们心存感激。优秀的文学作品常读常新,在当代依然能指引我们不断向更美好的理想追求,所以“桃花源”的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明月》

编导:奥肯·达恩Orkan Dann(特邀)

中方排练者:曹舒慈

舞美设计:龚勋

灯光设计:刘钊

服装设计:岳松山

化妆造型设计:吕俊

表演者:闫梦玄、孙鹏翔;郝佳轩、沈乐轩

奥肯·达恩

德国青年编导

首次参加工作坊编创作品:2016年

参加工作坊编创总次数:2次

编创者心中的“筑”:在我的作品中,“筑”可以想象为一段关系的构建,运用很多工具和部件,就像搭建起一个4D的脚手架一般,每一个元素之间都是相互连接的。

作品关键词:月亮、爱与誓言

一句话简介:爱就像月亮一样永远在那里,即便我们不能时时相见。

灵感来源:从2016年初次与中芭合作的《燕归来》到即将上演的《明月》,中国古典元素都给了我很多灵感,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有着很多关于月亮的名篇,那些独特的情愫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底色。

精彩看点:此次我想要传达的是:爱是没有界限的,也不会受到距离的限制。任何一个人对任何一段关系的感受都是各自不同的,当一段舞蹈创作完成,舞者的诠释、观众的理解构成了每个人心中的纷繁样貌,这正是我想要构建的我的这部作品的亮点,期待演出后能够听到观众解读出的各种故事。舞台之上月亮的呈现以及舞者们的服装共同承托着舞蹈动作丝滑流畅的质感,音乐则是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著名的《夜曲》,那细腻的旋律将带领我们踏上这段宁静而意义非凡的旅程。

过程与收获:从四月初来京我已经与两位演员一起工作了两周多,中芭舞者们的天赋和能力每一天都令我惊艳不已,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发现更多新的元素、呈现技巧以及表达方式。能够与中芭这样一个世界闻名的舞团一起合作从各方面而言都让我获益颇多,无论是2016年的初见还是今天的再度携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始终是这里的“人”,是这里每一位尽职尽责又充满热情的人,让我艺术创作的每时每刻都美妙无比!非常高兴能够再次参与中芭的Workshop。对于艺术而言,能够创造一个可以为其滋养的平台何其重要。我希望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多的从中汲取养分,通过创作的过程体验到新的动作风格、表演潜能和作为艺术家的成长空间!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春之约 ——2025 中芭春季演出季

精彩预告

4月25-27日 北京天桥剧场《第十五届芭蕾创意工作坊》

5月1-5日 北京天桥剧场《红楼梦》

5月15/16日 北京天桥剧场《追梦——中芭演员年度考核》

4月26日 北京天桥剧场《走近芭蕾》

5月11日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周末音乐会》

(演出计划如有变动请以最新消息为准。)

<
>
世界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在哪儿,中国的芭蕾就在哪儿!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西城区太平街3号
  • 邮政编码:100050
  • 演出咨询:010-83553737
  • E-Mail:zbsite@126.com

分享

Copyright©2018-2020 www.nbc.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