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央芭蕾舞团官方网站! | 爱莲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官网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创纪录、引热潮、展示自信与自豪
从10月24日晚,中央芭蕾舞团携中国芭蕾舞剧《过年》首登巴黎塞纳河音乐剧院的舞台;到11月4日下午最后一场演出的落幕,舞剧《过年》陪伴法国观众经过了12天11场的连续演出,让近3万巴黎观众近距离地领略了中国芭蕾的瑰丽,更在“中国故事”、“中国情感”中感受着中国文化的亲和与多彩。
12天11场精彩的演出中,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人文、中国的情怀在艺术之都——巴黎,掀起了一场“中国”芭蕾的热潮,舞台上展现的来自中国的艺术、中国的元素更在巴黎演变成为了一种被热议、被追捧的文化现象。在这番争先恐后的观演热潮带动下,也吸引了法国各大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
在赴法演出前,有包括法国《世界报》、法国LCI电视台等法国主流媒体前往北京,在中芭剧团进行了前期探班报道;而自10月23日中芭抵达巴黎、进驻塞纳河音乐剧院之时,前后有20多家法国当地媒体以及驻法的中文媒体前来剧场,对中芭的到来、对中国芭蕾《过年》的到来进行追踪报道,其中包括《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国LCI电视台、法国LCF广播电视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欧洲时报》、欧洲华视TV等中法主流媒体;同时,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公交地铁中星罗棋布的广告窗、LED屏中,也不时闪动着中芭舞者的倩影和芭蕾舞剧《过年》在巴黎演出的信息。
异彩纷呈的演出、巴黎媒体积极深度的报道与传播、同行专家的高度赞誉、普罗大众的满堂喝彩……都让中国芭蕾的精彩与巴黎浓郁的艺术气息激情碰撞,共同编织出了美丽的期待和热烈的赞许。此次舞剧《过年》在巴黎的演出期间,曾有当地媒体讲过,中芭舞剧《过年》在巴黎11场连演,是一种突破,也是一次“冒险”;但当塞纳河音乐剧院一度迎来破纪录的2900名观众、且11场连演场场爆满,证明了中芭在巴黎的演出不是冒险,而是结缘;不仅是突破,还是“牵手”欧陆的新起点。
寄情缘、叙佳话,忆满巴黎
中国芭蕾《过年》在巴黎,不仅收获了法国观众热情、热烈的掌声,也收获了众多媒体的热情赞誉和新老朋友们的热烈祝福。让我们再一次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去感受舞台上下的这份来自巴黎的“热度”吧!
法国《费加罗报》:
中国版《胡桃夹子》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中国的新年——春节之中。这赋予了芭蕾编导及导演一个将中国传统搬上舞台的机会:如被鞭炮驱散的年兽、在松林间起舞的仙鹤们、象征幸福和繁荣的吉祥物、十二生肖的队列等等,以及二幕中的青花瓷王国、靓丽的丝绸以及糖葫芦,都在以艺术的、令人陶醉的方式诠释着中国新年的习俗。
中国舞者轻盈修长的身材仿佛是为古典芭蕾而生。五十多年来,中芭与西方众多编舞及舞者有过合作。继鲁道夫·纽里耶夫和罗兰·佩蒂之后,近期常常到访北京的是约翰·诺伊梅尔大师。舞者们的表现力由此得到提升。
法国《世界报》:
取材于法国作家大仲马根据霍夫曼原著改编的故事,在1892年由马里乌斯·彼季帕编舞的《胡桃夹子》一跃之间变成了一部庆祝中国新年的宏大制作。这部熠熠生辉的中国版《胡桃夹子》显然俘获了10月24日晚塞纳河音乐剧院观众们的心。
法国TF1电视台:
9月份到中芭进行实地采访拍摄,并由中芭服装师李晗介绍剧中服装,为法国观众推荐这部舞剧。
法国文化评论类网站Culture-Tops:
对中芭《胡桃夹子》的评级为“极佳的”,并以一句“中国人在舞蹈方面,也一样很强!”作为专题页的首句。
超过200件的服装,精致且色彩绚烂,舞台上呈现出令人愉悦的异国风情。70位舞者的精湛技艺和活力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他们无须羡慕西方优秀的古典芭蕾舞团。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现在是世界十大最佳芭蕾舞团之一。继2013年之后再次到访巴黎,此次中芭的回归非常值得期待。就首演观众的反馈来看,我们可以证明,这一特别版本的《胡桃夹子》正中观众靶心,如诗如画地展现了太阳升起的国度的动人图景。这是一部既迷人又壮观的舞剧,是东西方文化一次甜蜜的融合。
国际著名时尚权威杂志《Vogue》:
如果这个月只看一部芭蕾舞剧,那么一定是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的绚丽的、充满异域风情的《胡桃夹子》。
法国旅游发展署官方网站:
将中国传统舞蹈和古典芭蕾融合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频道: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演出用包容和相互欣赏唤起了国际上更多的文艺家对文明互鉴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在认同和兴趣中,产生对国家间、区域间和平共处的共识。在文化外交的层面,呈现出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在中国民族形象和民族图腾塑造上的精彩,这种精彩和音乐里柴可夫斯基的春风沉醉一样,让国际间中国文化的信仰者着迷,在着迷中执着,在执着中坚定;为了和平的生活,为了幸福的生活,在文明互鉴中享受信仰。
人民网:
当晚,能容纳3000人的表演大厅内座无虚席,可见法国观众对中国芭蕾的热情。伴随着舞蹈演员的翩翩起舞,观众沉浸其中,不仅为中国芭蕾舞演员的舞蹈技巧折服,也感受到了中国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演员谢幕时,大厅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不少观众感叹着“太棒了”、“独一无二”、“叹为观止”、“中国文化和柴可夫斯基的完美融合”……巴黎塞纳河音乐厅如此介绍道,“西方有很多忠于原版的《胡桃夹子》,中国版无疑是独一无二的。”
宾朋挚友聚首中芭舞台
在执着追寻艺术的道路上,从来不缺席新老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此行在法国巴黎,中芭始终有挚友宾朋的问候与祝福,他们先后前来剧场,观看演出并给予热烈祝贺: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公使衔参赞吴小俊先生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李少平先生
瑞典驻法国大使Veronika Wand Danielsson女士
原中国驻法国外交官汪华先生
人民日报法国分社社长李永群先生
原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Brigitte Lefevre女士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资深芭蕾大师Gilbert Mayer先生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芭蕾大师Lionel Delanoë先生
巴黎歌剧院舞蹈学校校长、原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明星演员Elizabeth Platel女士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明星演员Jean-Marie Didiere先生和Agnes Letestu女士
瑞典皇家芭蕾舞团编导Par Isberg先生和舞团主要演员Nadja Sellrup女士
法国资深芭蕾大师Joelle Mazet女士
塞纳河音乐剧院负责人、剧场经理Olivier Haber先生
中芭欧洲演出代理人Didier LeBesque先生
……
此次中芭舞剧《过年》在巴黎的演出中,有突破、有启发、有惊喜、有收获,还有许多未曾提及的闪光之处、感动之时;无论是记录的打破、还是评论的深刻、以及宾朋的聚首,都是此行我们收获的宝贵财富、珍贵记忆!
虽然演出已经落幕,但中芭与“芭蕾的故乡”——巴黎间的难舍情缘、艺术上的共鸣,成为了我们下一次再见的约定……
撰稿 | 孙政
翻译 | 周超然
摄影 | 时任
编辑 | 宋艺、周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