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芭微信号
5月23-30日,中央芭蕾舞团首部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即将亮相北京天桥剧场,作品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寓意精神进行艺术化的创作,以西方交响乐和芭蕾为艺术表现形式,气势磅礴地呈现出党领导人民的百年辉煌。
此次中芭特邀著名策划人、词作家、诗人、编剧朱海担任文学策划,并集结了费波、张镇新、王思正三位中芭优秀编导,以及从中芭走向世界舞坛的旅美编舞家马聪共同进行舞蹈编排,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讲述,来提前感受一下这部作品即将呈现的精彩与恢弘吧……
《世纪》合乐联排精彩片段抢先看
文学策划:朱海
《世纪》创作启动的最初阶段正是去年新冠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主创们在各自家中通过网络碰撞着才思与创意,抗疫中一段段动人故事给了艺术家们创作的激情与灵感,朱海表示:“在疫情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迸发出了无限的创作欲望。中国共产党是由最优秀的中华儿女组成的,近亿人的中国共产党员正是因为有着中华文明最精华乳汁的哺育才会成长得如此健壮。为了表现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而来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我们从20余个经典故事中选定了‘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这四个来进行创作。希望通过这些凝聚中华文明之魂的故事,在建党百年之际,以千年的文明诉说百年的芳华。”
对于中芭此次年轻的编创团队,朱海赞赏不已,他表示:“把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故事,交给一批用艺术语言描绘宏伟征程的编导们去创作,这个跨度是值得赞美的。老一辈编导用他们的作品完成了救亡和翻身的创作,今天新一代的编导们则在用创作书写着伟大的民族复兴,根植于他们内心的五千年来的文化的基因、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精神,注定了这个民族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世纪》的创作中四位编导相互协作、各自分工,保证了作品整体风格的统一性,首次面对大型交响芭蕾作品,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创作,在即将收获成果之际,他们感慨良多......
编导:费波
编导费波在面对交响芭蕾的创作时更看重的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包容度:“交响芭蕾不会叙述性的讲述故事,而是以更加抽象的形式去表达主题,剧中的人物都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去表达意象。四个篇章其实在讲述的是同一个主题,面对困难、战胜自我、不断探寻、不断前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正是这样不断地成长和变化的。就如同剧中从‘女娲’的开创到‘愚公’的跋涉,再到‘精卫’的开拓和‘夸父’永恒的追寻,这便是一个从萌芽状态开始不断提升眼界、打开心灵的过程,无论对个人、对时代、还是我们党发展的历程而言这其中都是相通的,我们在剧中正是去构建这样一种力量。”
在创作之初费波和主创团队面对着如此宏大的主题和音乐颇感束手无策,然而创作一路走到今天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将这个极具挑战的任务逐步实现,“我觉得这其中态度很重要。”费波表示,“我们每一个创作者的心态都是开放的,先接纳再创造,整个过程便会以一个更自然的角度呈现。在这部作品里每个人都会经历沧海桑田,每个人都会回首从前,也可能会看见自己的未来......”
编导:张镇新
编导张镇新以饱满的创作激情投入到《世纪》的创作当中,虽然曾参与过剧团多部大型舞剧的编创,但是面对交响芭蕾的创作他表示:“这种意向化的表达对创作者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努力达到更高的境界以及更高的领悟能力才能够完成。创作过程中关峡老师音乐中的恢弘、朱海老师语言上的精准,以及各位主创老师的支持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将这四个故事的精神内核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以最佳的艺术化处理进行舞台呈现。我们并非要在舞台上讲述这些故事,而是通过舞段的编排及演员内在情绪的表达,体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这在编排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我们深入挖掘了这四个故事中的意象,以此为基点挖掘它们在文化语境当中的精神力量,从而表达我们百年民族奋斗史当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这四个故事每一个都代表了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就像我们的百年党史一样,中国人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我们正是要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我们献礼的敬意。”张镇新表示。
编导:王思正
“在建党百年之际作为青年艺术创作者能够身体力行的参与到这个作品当中献上自己的一份敬意,我的内心十分激动!”编导王思正在谈及参与《世纪》创作之时表示,“音乐给了交响芭蕾清晰的基本结构,文学剧本又给创作提供一个支撑,编导的任务就是在理解音乐与文学的基础上为作品填上血肉。”
在创作中王思正主要承担了第二乐章“愚公移山”部分的编排:“我在原有的文学剧本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角色,老‘愚公’和新‘愚公’象征着引领者与继承者的形象,而结尾则落在了第三代‘愚公’上,用这样的一个结构来完成‘生生不息’这一意象的表达。在舞蹈方面我用了最简单动作的不断重复、不断变化、不断叠加,这个形式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生生不息,如同我们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王思正看来,如何用西方的芭蕾语汇来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精神就如同“愚公移山”一样,是一个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过程。“艺术所要表达的都是永恒的希望,我们古为今用就是想通过这部作品表达这个全人类共同的主题!”
编导:马聪
旅美编舞家马聪此次特别受邀加入到《世纪》的编创团队之中,从小学习中国古典舞出身,18岁加入中芭深入学习芭蕾艺术,再到走出国门广纳世界舞坛博彩,马聪的创作中凝聚了东西方不同舞蹈文化的影响,“我创作的根源依旧来自我骨子里的中国文化。”马聪这样解读自己,“此次冯团邀请我再度为中芭创作,又是这样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在他看来中芭的团队同他22年前离开时有着同样的敬业与艺术奉献精神,而不同的则是如今演员们所呈现出的国际化面貌,“他们对于国际舞蹈趋势十分了解、职业素养与工作状态也呈现了国际化水准。”
编导马聪与张镇新线上合作排练
由于疫情影响,马聪无法回国只能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来进行编创。创作前期四位编导共同探讨作品的整体构想,具体排练阶段马聪与张镇新合作完成第三乐章的编排。“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正是第三乐章中的亮点所在,很多动作以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又凝聚了一些现代的元素,而双人舞和群舞又是以西方交响芭蕾的方式来表现,音乐与舞蹈相互依托,将中国的崛起和民族的精神在这个中西结合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而这正是一种‘世纪’的跨越。”
5月23-30日,欢迎您走进天桥剧场,与我们共同感受交响芭蕾《世纪》的恢弘气势与博大情怀,在建党百年之际感受那涤荡心灵的永恒激情!